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

父母偏心?遺囑真的可以只留給某個子女嗎?

Two individuals reviewing and signing official documents in an indoor setting.

「爸媽的錢,應該是爸媽自己決定要留給誰吧?」
「為什麼我付出這麼多,結果遺產還要跟兄弟姊妹平分?」
「父母可以只把財產留給其中一個孩子嗎?」

這些問題在家族財產繼承中 屢見不鮮,許多父母因為種種考量,可能希望把遺產 全部或大部分留給特定子女,但這樣的遺囑 真的合法有效嗎?

本篇文章將解析 父母是否可以透過遺囑剝奪其他子女的繼承權,並探討 如何公平規劃財產,避免爭議與糾紛


父母可以只把遺產留給某個子女嗎?

📌 法律上,父母可以在遺囑中自由分配財產,但不能完全剝奪某些子女的「特留分」!

根據 《民法》第 1187 條遺囑可以決定財產的分配方式,但若遺囑的內容 完全排除某些子女的繼承權,這部分可能會無效

關鍵就在於 「特留分」(法定繼承人的最低保障額)。

什麼是特留分?

  • 即使遺囑把全部財產給某個子女,其他子女仍可依法請求一定比例的遺產!
  • 特留分是法律保障的最低繼承權,父母無法透過遺囑剝奪這部分財產。

📌 特留分的計算方式(《民法》第 1223 條)

繼承人法定應繼分特留分比例特留分計算
子女平均分配法定應繼分的 1/2若遺產 1000 萬元,2 個子女各應繼 500 萬,則特留分為 250 萬
配偶平均分配法定應繼分的 1/2若配偶應繼 1/2 遺產,則特留分為 1/4
父母(若無子女)平均分配法定應繼分的 1/2適用於無子女、配偶的情況

📌 簡單來說,即使遺囑只把財產留給某個子女,其他子女仍可依法要求「特留分」。


剝奪繼承權有可能嗎?這 3 種情況可完全排除特定子女!

雖然 父母不能隨意剝奪子女的特留分,但 若子女有下列行為,則可依法喪失繼承權!(《民法》第 1145 條)

1. 故意對父母施暴、虐待,甚至企圖謀害生命

若子女 曾對父母施暴,或有重大不孝行為,父母可透過法院 剝奪其繼承權

📌 案例分享
「陳先生的長子長期對他家暴,甚至曾威脅要奪取財產。陳先生申請法院剝奪長子的繼承權,法院判決有效,該子女完全喪失繼承資格。」


2. 偽造、變造或隱匿父母的遺囑

若子女 擅自修改或隱藏遺囑,導致其他繼承人權益受損,可被法院剝奪繼承權。

📌 案例分享
「王先生的次子偽造父親的遺囑,試圖獨吞全部財產,後來被發現並提告,最終法院判決剝奪其繼承資格。」


3. 未履行扶養義務,長期遺棄父母

如果子女長期不聞不問,對父母完全不照顧,且影響生活基本需求,父母可向法院申請剝奪繼承權。

📌 案例分享
「李女士生病時,長女完全不關心,連醫療費都不願支付,最後法院判決長女喪失繼承資格。」

提醒:剝奪繼承權必須透過法院程序,不是立遺囑就能決定!


如何公平分配財產,避免兄弟姊妹爭產?

如果父母確實希望 將大部分財產留給某個子女,又想避免爭議,可以透過以下 3 種方式處理:

方式 1:透過「生前贈與」,提前分配財產

父母可提前將財產以「贈與」方式轉移,降低未來爭議
若擔心遺產稅,可利用「每年 244 萬元免稅額」分年贈與,降低稅務負擔。

📌 案例分享
「林先生希望長子繼承家族企業,於是提前將公司股權以贈與方式過戶,確保企業未來發展不受影響。」


方式 2:透過「財產信託」,確保遺產按照父母意願分配

信託可以確保財產「逐步發放」,防止繼承人揮霍財產
可設定不同子女的受益比例,確保公平分配

📌 案例分享
「王先生透過信託設定,每個子女每年可領取 100 萬元,確保財產長久保存,不會因爭產而一次分光。」


方式 3:透過「公證遺囑」,讓遺囑具備最高法律效力

公證遺囑最具法律保障,較不易被推翻
可搭配律師或財務顧問,確保財產分配符合個人意願

📌 案例分享
「張女士希望遺產全部捐給慈善機構,於是透過公證遺囑確認,家人無法輕易推翻。」


現在就開始規劃,確保財產分配符合你的意願!

📌 如果你希望:
財產確實按照個人意願分配,不受爭議影響
確保家人未來不會因遺產問題爭吵
找到合法、有效的方式來保障財富傳承

【立即報名】現在就開始規劃

聯繫我們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

你可能感興趣

最新消息

訂閱電子報

訂閱【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】電子報,了解更多銀髮族相關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