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談到 遺產規劃,許多家庭都會選擇 避而不談,認為「還不到時候」、「這樣好像詛咒自己」,甚至擔心引發爭執。然而,不討論,不代表問題不會發生,等到真正面臨繼承問題時,反而可能因為 財產分配不清楚,導致家人爭吵,甚至鬧上法院。
那麼,該如何在家庭中開啟這個話題,確保遺產能夠順利分配,避免親人反目成仇? 本文將提供 3 大策略與 5 個關鍵步驟,幫助你 有效談論遺產,讓家人和平溝通,避免爭議與法律糾紛!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為什麼一定要談遺產?不規劃的後果比你想得更嚴重!
許多人認為 「有多少錢、怎麼分,等到那天來了再說」,但這樣的想法其實 會帶來更大的麻煩,可能導致以下問題:
❌ 財產分配不均,引發兄弟姊妹爭吵
❌ 沒有遺囑,財產按法定繼承分配,未必符合當事人意願
❌ 可能產生高額遺產稅,家人無法負擔
❌ 不動產持分混亂,造成繼承人之間的法律糾紛
📌 真實案例分享
王先生過世時,沒有留下遺囑,結果兩個兒子因為如何處理父親的房產發生爭執,最後訴訟 5 年仍未解決,房子閒置多年,不僅影響感情,也讓財產價值縮水。
提前討論、規劃遺產,才能避免未來的衝突!
如何談論遺產?3 大策略讓家人不會抗拒!
開啟遺產話題,最困難的就是第一步,許多長輩對此話題避之不談,子女也不知如何開口。以下 3 種方法,幫助你 自然開啟遺產討論,避免家人覺得突兀或敏感。
1. 從新聞或親友案例切入,自然帶出話題
「最近新聞提到某某明星因為沒有立遺囑,導致家人打官司,真的很麻煩,爸媽有沒有考慮過怎麼處理財產?」
「阿姨家前陣子因為遺產問題鬧得很不愉快,我們是不是也該先討論,避免將來有類似問題?」
📌 重點:用第三方案例來引導,讓長輩不會覺得你是在「覬覦遺產」。
2. 以「保障家人」的角度切入,讓話題更容易接受
「爸媽這輩子辛苦打拼,應該要確保財產能夠依照你們的意願分配,我們來討論一下怎麼做比較好?」
「如果有天發生意外,我們應該怎麼處理才不會影響家裡的生活?」
📌 重點:強調「保障家人」而非「討論錢」,讓話題變得更容易接受。
3. 透過專業講座或法律諮詢,讓第三方專家引導
「最近有個遺產規劃講座,爸媽要不要一起去聽聽看?有專家可以解釋怎麼做比較合適。」
「我們可以找個信任的律師或代書來幫忙規劃,確保未來不會發生爭議。」
📌 重點:讓專家來協助討論,避免家人因為情緒問題而無法溝通。
如何具體規劃遺產?5 大關鍵步驟
1. 盤點現有財產,確保分配有依據
現金 & 存款(銀行帳戶、股票、投資資產)
不動產(房屋、土地,確認產權狀況)
保險 & 年金(保單受益人是否需要調整?)
企業股份(是否需要規劃傳承?)
📌 提醒:如果財產超過 1344 萬元,可能涉及遺產稅,需提前規劃節稅方式。
2. 決定財產的分配方式,避免爭議
是否平均分配?還是依照子女需求分配?
是否有 「特別需要照顧」的家人(如年邁配偶、身心障礙子女)?
是否有需要指定繼承人?(如家族企業由特定成員繼承)
📌 提醒:遺囑不能剝奪「特留分」,子女與配偶依法享有最低繼承權!
3. 透過遺囑或信託確保遺願執行
遺囑種類(自書遺囑、公證遺囑、密封遺囑)
信託 vs. 遺囑(財產較多時,信託可確保財富長期管理)
是否需要指定「遺產執行人」?
📌 提醒:立遺囑後,應告知家人,確保文件可被找到!
4. 預留遺產稅,避免繼承人負擔過重
遺產稅門檻:1344 萬元以上需申報
如何降低遺產稅?(透過生前贈與、保險規劃等方式)
📌 提醒:台灣每年可免稅贈與 244 萬元,透過分年贈與可有效降低未來稅負!
5. 確保家人都清楚遺產規劃,避免誤解
確保家人知道遺囑或信託的內容
若有財務顧問或律師,讓家人知道如何聯絡
若有企業或房產,應確保繼承人清楚管理方式
📌 提醒:每隔幾年重新檢視規劃,確保符合最新需求!
現在開始規劃,讓家人不再為遺產煩惱!
如果你希望:
家人未來不會因為遺產問題爭吵
財產能夠按照你的意願分配
避免未來因為繼承問題而產生高額稅務負擔

聯繫我們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