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

黑色素癌是什麼?探究黑色素瘤的原因、風險與預防方法

文章標籤:

黑色素癌(黑色素瘤,Melanoma)是現代人越來越關注的一項皮膚惡性腫瘤,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皮膚中負責生成黑色素的細胞(黑色素細胞)發生異常增生。由於黑色素癌的早期徵兆並不總是明顯,許多人在被診斷時已屬中晚期,因此提高對黑色素癌成因與風險因子之了解,有助於及早預防與發現。

黑色素癌的形成原因

  1. 紫外線過度曝曬
    過量的紫外線(UV)照射是黑色素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。長期在烈日下活動、缺乏適當防曬措施,或經常使用人工曬黑設施,如日光浴床,都可能導致皮膚細胞DNA損傷,進而提高癌變風險。
  2. 遺傳與家族史
    若直系親屬中曾有人罹患黑色素癌,個人患病風險便會上升。特定基因(如CDKN2A)突變與遺傳傾向的存在,使得此類族群更需特別留意皮膚變化。
  3. 膚色與皮膚特質
    較淺色皮膚、易曬傷體質,以及擁有大量雀斑或痣的人,面對紫外線時的天然防禦力較低,因此較容易罹患黑色素癌。
  4. 異常痣與不典型皮膚增生
    具有大量不典型痣或先天性巨型痣者,其痣惡化為黑色素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。定期檢查皮膚表面的痣形狀、顏色與大小變化,有助於及早發現異常。
  5. 免疫系統狀態
    免疫功能較弱的人(例如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)抵抗癌細胞的能力降低,使得黑色素癌的風險相對提高。

黑色素癌的早期症狀

黑色素癌常透過皮膚表面呈現出來,特別是顏色深淺不一、形狀不規則或快速變大的痣。有些患者可能感覺皮膚斑塊癢、痛、滲液或出血。透過「ABCDE」法則(Asymmetry 不對稱、Border 邊界不規則、Color 顏色不均勻、Diameter 直徑變大、Evolving 不斷變化)來檢視皮膚表面痣的狀況,是早期篩查黑色素癌的有效方法。

如何預防黑色素癌?

  1. 做好防曬工作
    在日照強烈時段減少戶外活動,並使用高係數防曬乳、戴帽子、太陽眼鏡及穿著防曬衣物,降低皮膚直接曝曬於紫外線下的時間。
  2. 定期皮膚檢查
    經常自我檢視身體各部位的皮膚狀況,特別是痣的變化。若發現可疑跡象,應立即就醫檢查。專業皮膚科醫師可透過皮膚鏡、切片檢測及影像追蹤,協助早期發現病變。
  3. 避免使用人工曬黑設施
    減少使用日光浴床等人為紫外線來源,不僅能降低黑色素癌發病機率,也能維護整體皮膚健康。
  4. 培養健康生活型態
    保持均衡飲食、充足睡眠及適度運動,以維持免疫系統良好運作,有助身體抵禦癌細胞變異。

黑色素瘤會長在哪裡?

  1. 皮膚表面
    這是最典型的生長部位,黑色素瘤可以發生在身體各處皮膚上。
    • 男性:較常見於背部和軀幹。
    • 女性:較常見於下肢(尤其是腿部)及其他皮膚暴露處。
      一般來說,容易受到紫外線照射的部位或過去有曬傷經驗的皮膚區域,罹患黑色素瘤的機率較高。然而,黑色素瘤也可出現在不常曝曬的部位。
  2. 眼睛(眼部黑色素瘤)
    黑色素細胞也存在於眼球內,特別是虹膜與脈絡膜等部位。眼部黑色素瘤(眼黑色素瘤)在皮膚型黑色素瘤中相對罕見,但仍是成人眼內惡性腫瘤的主要類型之一。
  3. 粘膜部位
    雖較少見,但黑色素瘤也有可能生長在有黑色素細胞的黏膜區域,如口腔、鼻腔、直腸、陰道等處。
  4. 指甲床與手足部位
    一些黑色素瘤可出現在指甲床(甲下黑色素瘤)、手掌、腳底或腳趾間的皮膚。此類黑色素瘤常不易被發現,因為初期僅呈現為指甲下方的細條狀色素沉著,容易被忽略。

無論在哪個部位,若發現皮膚或黏膜區域有顏色、形狀、大小、表面變化,或長期不癒合的傷口、斑點或痣,都應及早就醫檢查,以利早期發現與治療。

黑色素瘤能治癒嗎?

黑色素瘤(Melanoma)是否能被治癒,取決於發現的時間點、腫瘤的分期、治療方法的選擇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。一般來說,若能在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,治癒機率相當高。以下為影響黑色素瘤治癒機率的關鍵因素及可採取的治療策略:

  1. 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
    黑色素瘤在早期通常局限於皮膚表層,此時經由手術切除腫瘤與一定範圍的正常組織邊緣,往往可達到較高的治癒率。根據國際統計,早期(局限性)的黑色素瘤五年生存率可超過90%。
  2. 分期與深度(Breslow厚度)
    醫師常利用Breslow厚度測量腫瘤的厚度,厚度越小、浸潤越淺,預後通常越好。若黑色素瘤尚未擴散至淋巴結或其他器官,治癒機率也相對提高。
  3. 轉移情況
    若黑色素瘤已擴散至淋巴結或遠端器官(如肺、肝、腦),治癒難度會大幅上升。然而,隨著近年來免疫治療(如PD-1、CTLA-4抑制劑)與標靶治療(例如BRAF、MEK抑制劑)的進步,即使是晚期轉移性黑色素瘤,仍有患者能獲得長期存活的機會,甚至出現持續性緩解。
  4. 治療策略的配合
    除了外科手術,針對較進階的病例,醫師可能會搭配化學治療、標靶治療、免疫治療或放射治療。近年新型免疫療法的出現,大幅提升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存活率。
  5. 患者整體健康狀況
    若患者本身免疫功能良好、身體狀況佳,則對治療的耐受度與恢復能力較強,治癒及緩解機會也會相對提高。

黑色素癌存活率

黑色素癌(黑色素瘤)的存活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疾病確診時的分期、腫瘤厚度(Breslow厚度)、是否擴散至淋巴結或遠端器官,以及個體整體的健康狀況及治療方式。下列為一般以五年存活率(Five-year survival rate)來衡量的概略數據(以美國癌症學會等國際性統計為參考,實際數據因地區、醫療水準以及統計年份而異):

  1. 局限型(早期)黑色素癌
    若黑色素癌僅局限於皮膚表層(即尚未擴散至淋巴結或其他器官),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%以上。對於非常早期(如原位癌或Stage I)的病例,存活率甚至接近95%~99%。
  2. 區域性擴散(中期)
    黑色素癌若已擴散至鄰近淋巴結(屬於Stage III),五年存活率會明顯下降,一般在約60%~70%之間。具體數據因腫瘤數目、大小及受影響淋巴結數量而有差異。
  3. 遠端轉移(晚期)
    當黑色素癌已經擴散至遠端器官(如肺、肝、腦等),屬於Stage IV或轉移性黑色素癌,其五年存活率大約在20%~30%左右。儘管此階段存活率偏低,但隨著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(如PD-1、CTLA-4抑制劑)的進步,部分晚期患者可獲得長期存活及持續緩解的機會。

總結重點

黑色素癌的成因與風險因素
黑色素癌(黑色素瘤)是由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惡性腫瘤。其成因並非單一因素,包括紫外線過度照射、家族遺傳傾向、膚色與皮膚特質(如大量不典型痣)、免疫功能狀態,以及其他生活與環境因素共同影響。

黑色素瘤的常見生長部位
黑色素瘤最常長在皮膚表面,特定人群易出現在背部、軀幹或下肢等處;此外,亦可出現在眼部、口腔黏膜、鼻腔、消化道黏膜、指甲床、手掌、腳底等存在黑色素細胞的區域。

可否治癒與存活率
若在早期(僅局限於皮膚表層)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(通常為手術切除),黑色素癌的治癒率相當高,五年存活率甚至可超過90%。中晚期病例因腫瘤已擴散至淋巴結或其他器官而降低存活率。然而,近年來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的進展,令部分晚期患者仍有機會達成長期存活或持續緩解。

  1. 預防與早期發現:避免過度紫外線曝曬、做好防曬措施、定期檢查皮膚變化。
  2. 即時就醫:若發現可疑痣或皮膚異常,應儘速就醫檢測。
  3. 治療選擇多元:從手術、化療、放療到免疫與標靶治療,透過新興醫療手段提升晚期患者的存活機會。
    整體來說,黑色素癌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與即時治療,並妥善利用現代醫療科技與防護策略,有助改善預後與提高存活率。

參考資料

文章標籤:

你可能感興趣

最新消息

訂閱電子報

訂閱【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】電子報,了解更多銀髮族相關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