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是否曾想過,當人生走到終點,自己希望怎麼被告別? 是一場溫馨的追思會?還是傳統儀式的莊重送別?你的財產、遺願又該如何妥善處理,才能減輕家人的負擔,確保你的意願被完整執行?
這些問題看似遙遠,但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提前思考。隨著觀念的轉變,越來越多人選擇透過 生前契約 來提前規劃 自己的後事安排、遺囑、財務與醫療決策,確保人生最後一程能夠安心走完。
本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生前契約,並提供完整的規劃指南,讓你掌握如何為自己與家人做好準備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什麼是生前契約?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提前規劃?
生前契約 是一種 提前規劃人生終點的法律文件,其中可以包含 喪禮安排、遺囑、財務規劃、醫療決策、數位遺產管理 等,確保個人離世後的所有事務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執行。
📌 為什麼需要生前契約?
- 避免家人手足無措:臨終時家屬往往處於悲痛之中,沒有頭緒如何處理後事,提前規劃能減輕家人壓力。
- 確保意願被尊重:不希望家人因為喪禮或遺產分配問題產生爭執。
- 財務與遺產管理:生前契約可與遺囑結合,確保財產按個人意願分配,不會被誤用或引發糾紛。
- 醫療自主權:可提前決定是否接受插管急救、安寧療護等醫療處置,避免醫療資源浪費或不必要的痛苦。
生前契約包含哪些內容?完整規劃 5 大關鍵
1. 喪禮與身後事安排
許多人希望自己的喪禮能夠按照自己的風格進行,但當家屬在悲傷中做決定時,可能無法準確執行亡者的意願。
📌 可事先規劃的事項:
✅ 喪禮形式:傳統儀式、基督教追思會、樹葬、海葬等
✅ 音樂與儀式細節:希望播放的音樂、特定宗教儀式、告別會的形式
✅ 遺體處理方式:土葬、火化、樹葬、海葬等選擇
✅ 骨灰安置方式:納骨塔、家族墓園、撒入大自然
案例分享
💬 案例 A(長者的自我規劃):
「我不想辦傳統的繁瑣喪禮,希望採用簡單的樹葬,家人也不用操辦大規模的儀式,所以透過生前契約提前安排好所有細節,讓家人只需按照計畫執行。」
2. 遺囑與財產分配
立遺囑是財務規劃中最重要的步驟之一。 若沒有遺囑,財產將依照《民法》的法定繼承順序分配,未必符合個人意願,甚至可能導致家人爭產。
📌 規劃重點:
✅ 選擇適合的遺囑形式(自書遺囑、公證遺囑、密封遺囑)
✅ 指定繼承人,避免財產糾紛
✅ 財產信託規劃,確保遺產妥善管理
✅ 提前規劃遺產稅與節稅方式
案例分享
💬 案例 B(企業主的遺產規劃):
「我希望公司交棒給長子,但又希望其他子女能公平分配遺產,所以透過生前契約和財務規劃,確保企業不因繼承問題而影響經營。」
3. 醫療自主權與預立醫療決定
如果有一天你無法自己決定醫療方式,家人會知道你的意願嗎?預立醫療決定可確保個人選擇是否接受急救或維生治療。
📌 預立醫療決定的內容:
✅ 是否接受急救(插管、電擊、心肺復甦等)
✅ 是否接受維生治療(人工營養管、呼吸器等)
✅ 是否選擇安寧緩和醫療
案例分享
💬 案例 C(安寧療護的選擇):
「我不想進入加護病房被插滿管子,希望能在家中安詳離世,所以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,確保我的家人不用面對艱難的抉擇。」
4. 數位遺產與社群帳號管理
隨著數位時代的發展,許多人在網路上擁有大量數據,如社群帳號、加密貨幣、網路訂閱等,這些數位遺產在過世後該如何處理?
📌 數位遺產管理方式:
✅ 指定遺產執行人,管理社群帳號(Facebook、IG、Email)
✅ 記錄加密貨幣、電子錢包的密碼與儲存方式
✅ 決定社群帳號是否刪除或轉為紀念帳戶
案例分享
💬 案例 D(數位遺產的規劃):
「我有比特幣投資,擔心家人不知道如何管理,因此透過生前契約留下完整的加密貨幣存取資訊。」
5. 生命見證與遺願清單
除了財產與醫療安排,許多人希望在過世後留下對家人的話,或是完成生前未竟之事。
📌 常見的遺願內容:
✅ 寫給家人的信或錄影
✅ 希望家人如何紀念自己
✅ 完成未完成的心願,如捐款、旅行等
案例分享
💬 案例 E(母親留給孩子的信):
「我錄了一段影片給孩子,希望他長大後能聽到我的聲音,這樣即使我不在了,他仍然能感受到我的愛。」
現在開始規劃,讓未來更安心!
透過生前契約,你不僅能確保自己最後一程走得平靜無憂,也能讓家人減少困擾,避免爭議。

聯繫我們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