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

你知道特留分嗎?如何保障自己的繼承權不被剝奪?

woman signing on white printer paper beside woman about to touch the documents

當親人過世後,遺產應該如何分配?如果亡者生前立下遺囑,是否能將全部財產交給特定的繼承人,而讓其他家人一毛錢都拿不到?

事實上,根據台灣法律規定,即使立了遺囑,仍然不能完全剝奪法定繼承人的應有權益,這部分的繼承權稱為 「特留分」。換句話說,父母無法透過遺囑剝奪子女的全部財產,配偶也不能完全被排除在繼承範圍之外

那麼,什麼是特留分?哪些人有特留分的保障?如果你的特留分被剝奪了,該如何主張權益? 本篇文章將完整解析,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合法繼承權,避免未來發生遺產糾紛!


什麼是特留分?為什麼遺囑不能完全剝奪繼承權?

根據《民法》第 1223 條規定,即使亡者立下遺囑,仍必須保留部分遺產給法定繼承人,這部分的財產稱為 特留分

📌 簡單來說,特留分就是「遺產中的最低保障份額」,即使遺囑分配不均,法定繼承人仍有權依法要求自己的應得份額。

例如:

  • 某位父親過世後,立遺囑表示要把所有財產捐給公益團體,但他的子女仍有權依據特留分規定,要求至少拿回一定比例的遺產。
  • 某位母親生前偏愛其中一個子女,在遺囑中將所有財產給長子,完全排除次子,但次子仍可依法主張自己應得的特留分。

📌 重點提醒: 立遺囑時,必須確保不違反特留分的規定,否則該遺囑可能會被法院部分撤銷!


哪些人享有特留分?特留分的比例是多少?

根據《民法》第 1223 條,特留分的適用對象和繼承比例如下:

繼承順位繼承人法定應繼分特留分比例特留分計算方式
第一順位配偶、子女平均分配法定應繼分的 1/2若有配偶與 2 子女,每人可繼承 1/3,則特留分為 1/6
第二順位配偶、父母各得一半法定應繼分的 1/2若有配偶與父母,則配偶與父母各得 1/2,特留分為 1/4
第三順位配偶、兄弟姐妹各得一半無特留分兄弟姐妹不能主張特留分
第四順位祖父母全部繼承無特留分祖父母不能主張特留分

📌 總結:

  • 子女、配偶、父母享有特留分,可依法保障最低繼承權。
  • 兄弟姐妹、祖父母沒有特留分,如果亡者遺囑完全不分配給他們,他們無權要求遺產。

案例解析:
王先生過世,留下 900 萬元遺產,並在遺囑中寫明 所有財產歸長子所有,不給配偶與其他子女。根據特留分規定,配偶與其他子女仍可依法主張應得遺產,計算方式如下:

  • 法定應繼分:配偶 1/3、長子 1/3、次子 1/3
  • 特留分 = 法定應繼分的 1/2,因此配偶、長子、次子各可主張 1/6
  • 最終配偶與次子可依法追回各 150 萬元,遺囑的部分將被法院撤銷

如果特留分被剝奪了,該如何保障自己的繼承權?

如果亡者的遺囑違反了特留分規定,導致你的最低繼承份額被剝奪,該如何主張自己的權益?

1. 先確認遺囑內容是否違反特留分
可以透過律師、代書或法院查閱遺囑,計算自己應得的特留分比例。

2. 提出「特留分請求權」
根據《民法》第 1225 條,特留分的繼承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特留分請求權,要求追回自己應得的遺產

3. 記得時效限制,必須在 10 年內提出請求
如果超過 10 年未主張特留分,則喪失法律追討權利,因此一定要在有效期限內採取行動!


學員真實案例分享

💬 案例 A(母親將所有財產留給弟弟,長女依法追回特留分)
「母親在遺囑中寫明,所有遺產 600 萬元全數給弟弟,但根據法律,我仍然擁有 1/6 的特留分。我透過律師提出請求,最後順利拿回應得的 100 萬元。」

💬 案例 B(父親偏心長子,次子透過法律討回繼承權)
「父親在遺囑中把 1500 萬遺產全部留給哥哥,但法律規定我應該擁有至少 1/6 的特留分,也就是 250 萬元。我透過法院請求,成功取得這筆遺產。」


現在不規劃,未來可能發生爭產糾紛!

如果你希望確保自己的遺產按照個人意願分配,又不想因違反特留分規定導致遺囑無效,那麼提前規劃至關重要!

【立即報名】現在就開始規劃

聯繫我們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

你可能感興趣

最新消息

訂閱電子報

訂閱【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】電子報,了解更多銀髮族相關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