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

如何幫助壯世代與失智症同行:過好未來十年,創造生活中的幸福

文章標籤:
壯世代必知:失智症的10大早期徵兆
壯世代必知:失智症的10大早期徵兆

隨著年齡增長,壯世代中有越來越多人會面臨失智症的挑戰。根據數據,輕度失智症患者從診斷到進入重度階段平均需要8到10年,這段過程對於當事人和家人來說都是一段艱難的旅程。本文將透過日本香川縣西香川醫院的成功案例,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,幫助壯世代及其家人如何面對失智症,共度有品質的生活。

了解失智症對壯世代的影響

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在得知診斷後,通常會經歷一段震驚和悲傷的時期,甚至有些人會因此產生憂鬱。幸運的是,許多前輩失智患者願意分享他們的經驗,幫助新診斷的患者和家屬找到生活方向。像日本的「失智前輩相談室」這類服務,讓患有失智症的前輩擔任顧問,為其他失智症患者提供建議和支持,透過這種同儕協助,病人和家屬能更從容地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
壯世代該如何面對失智症的診斷?尋找積極的生活方式

面對失智症診斷帶來的震撼並不容易。許多失智症患者在確診時的第一反應是不可置信,認為自己並不需要改變什麼。然而,接受這個事實並學會適應是關鍵。例如,一位失智症前輩在失智初期感到沮喪,但在理解自己的限制後,他重新開始參與喜愛的活動,並積極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。

建議1:聚焦「能做到的事」

在確診後,患者往往會對自己「做不到的事情」感到挫折,但事實上,專注於「能做到的事」更有助於維持自信心。例如,西香川醫院的渡邊在確診後兩年,重新參加圍棋俱樂部,逐漸找回技術,甚至獲得了五段棋士資格。他的經驗告訴我們,即使面臨失智,患者仍可以追求喜愛的活動,找到生活的成就感。

建議2:公開病情,尋求親友的支持

許多壯世代失智患者在面對生活時,往往會避免告知親友病情,但這樣反而可能增加壓力。例如,一位患者因為在網球場上忘記比數而被嘲笑,讓他一度放棄了這項愛好。然而,在改變策略、告知球友自己的病情後,患者得到了他們的諒解與協助,並重拾了網球的樂趣。這提醒我們,坦誠面對病情,讓身邊人理解,能得到更多支持。

建議3:家人情感支持至關重要

失智症患者的情緒波動較大,家人的支持不僅僅是提供日常照護,更要注重情感上的交流。例如,渡邊的妻子在他的確診初期,持續陪伴他散步,幫助他走出情緒低潮。她提醒家屬,不論患者是否記得生活細節,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能深刻地留在他們心中,因此在與患者互動時,要以溫柔和包容的態度來面對。

如何提升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幸福感

儘管失智症無法治癒,壯世代患者依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時刻。關鍵在於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權和成就感,這有助於增強他們的自信。例如,專家建議家屬可以讓患者使用自己喜歡的物品布置房間、或種植植物,這些簡單的任務能讓患者感受到自己仍然可以獨立完成事情。

建議4:創造「幸福時刻」

失智症患者並非完全失去生活能力,尤其是身體動作方面的記憶通常不會隨病情退化。例如,許多患者在確診後,仍能像過去一樣執行簡單的家庭任務。家屬可以陪伴患者進行這些活動,讓他們體會到成就感,並創造出與家人共同的幸福時刻。

實踐生活自主,壯世代面對失智更從容

失智症並不等同於無法過上正常生活。西香川醫院的經驗告訴我們,即使在病程中,患者仍然能擁有自己的「常態」,過上有品質的日子。對於壯世代患者來說,持續地學習新事物、發展興趣,能有效延緩退化速度。經由實踐生活自主權的方式,患者能夠找到內在的幸福感,這是壯世代能夠面對失智症的重要方法。

小結:與壯世代共創幸福人生

面對失智症,壯世代不需喪失希望。家屬的情感支持、患者對於自己「能做的事」的認同、以及與友人分享病情,這些方式都能夠讓患者持續擁有自信和成就感。失智症患者的人生依然可以豐富,透過這些行動,即便在病程中,壯世代依然能找到幸福。

現在參加健康講座,半年內滿4次,將獲得價值2500元【居家清潔服務】!

聯繫我們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

加入Line@即可免費獲取人體50大重要穴道指南,是您健康管理的好幫手!每天花5分鐘輕按摩,或許就能緩解不適

延伸閱讀

文章標籤:

你可能感興趣

最新消息

訂閱電子報

訂閱【中華亞太健康空間管理協會】電子報,了解更多銀髮族相關資訊